www.优德88.cpm 药学院欢迎您!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王剑文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1-12浏览次数:2370

简介

wjwktz01.JPG王剑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90年在厦门大学获植物学硕士学位(导师:刘金河副教授),1990年至1998年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原中科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工作。1998-2001年师从谭仁祥教授在南京大学生科院攻读植物化学与次生代谢博士学位。2001-2003年进入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从事环境生物学博士后工作(联系导师:孔繁祥教授),2003年获南京大学副研究员职称,后赴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化学技术系继续博士后工作(联系导师吴建勇副教授),2004年8月www.优德88.cpm 药学院工作至今,2008年应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2009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访问学者(联系导师:Mike Blatt)。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用植物与微生物生物技术。在SCI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写专著《植物成分功能》、《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甾体化学》。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www.优德88.cpm “东吴学者”。学术兼职: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www.优德88.cpm 学报(医学版)〗编委(2010),〖抗感染药学〗编委(2005),〖Research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编委(2010)。

研究方向

Ø重要药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

研究了真菌诱导下的细胞早期生理 反应和萜类药物生物合成的关系。发现植物萜类药物合成的新型调控信号物质一氧化氮(NO)及其生理功能。发现NO参与到细胞活性氧(ROS)协同作用、H+/K+离子流等一系列早期过敏反应中,并有效调控紫杉烷、青蒿素等合成相关的关键酶表达与活性,与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密切相关。

Ø细胞防御反应中活性氧信号转导研究

研究微生物诱导子、纳米毒性物质和抗肿瘤二萜活性成分诱导细胞凋亡、ROS迸发,并通过线粒体途径传导细胞凋亡信号。发现ROS对细胞膜钾离子泵的作用位点。这一方面的研究,为药用植物抗肿瘤机制的探讨、活性氧信号转导的研究都提供了理论参考。

Ø药用植物、真菌的培养及活性成分生产。

建立了萜类药用植物云南红豆杉、黄花蒿等组织培养、悬浮细胞或发根培养体系,研究和优化了虫草菌、天麻共生密环菌的培养过程,通过摇床和生物反应器培养探讨天然药物生产的生物技术过程方法。

Ø特境微生物的成分与功能研究

分离、纯化植物体内特殊生境的微生物-内生菌(endophytes)和海洋微生物,对此类特境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的细胞毒、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开展特境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为从特殊生境微生物中发现新药提供了重要线索。

w02.jpg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487)。内生菌对黄花蒿腺毛发育及其青蒿素合成的诱导调控研究。2013-2016.主持。

2.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K513201011)一氧化氮对黄花蒿发根青蒿素生产的调控研究。2011-2013。主持。

3.www.优德88.cpm东吴学者计划第二批高层次人才项目。新型内生菌脑苷脂类信号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的诱导构效和调控研究。2010-2015。主持。

4.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项目(B类)。内生真菌脑苷脂类诱导物对青蒿素生产的调控研究。2009-2011。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731)。一氧化氮介导黄花蒿内生真菌对宿主细胞青蒿素合成调控的研究。2008-2010.主持。已完成。

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07051)。黄花蒿内生真菌对宿主细胞一氧化氮的诱导及其与青蒿素合成的关系研究。2007-2009.主持。已完成。

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KJB360120)。一氧化氮在三种植物萜类药物生物合成诱导中的调控作用。2005-2007.主持。已完成。

8.www.优德88.cpm 医学发展基金(EE132514)。内生真菌诱导子对抗疟药-青蒿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 2005-2006.主持.已完成。

代表性著作

1.B. Zhang, L.P. Zheng,J. W. Wang*.2012. Nitric oxide elicitation for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tion in cultured plant cells.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93: 455–466.

2.L.W. Gao, J Zhang, W. H. Yang, B. Wang,J. W. Wang*. 2011. Glaucocalyxin A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a HL-60 cells through mitochondria-mediated death pathway.Toxicology in Vitro25: 5163.

3.C. Garcia-Mata,J.W. Wang, P Gajdanowicz, W. Gonzalez, W. Gonzalez, A. Hills, A. N. Donald, J. Riedelsberger, Amtmann, I. Dreyer, M. R. Blatt. 2010. A minimal cysteine motif required to activate the SKOR K+ channel ofArabidopsisby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H2O2.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85: 29286-29294.

4.J. W. Wang,J. Y. Wu. 2010.Tanshinone biosynthesis inSalvia miltiorrhizaand production in plant tissue cultures.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88:437449.

5.L. P. Zheng, Y. T. Guo,J. W. Wang*, R. X. Tan. 2008.Nitric oxide potentiates oligosaccharide-induced artemisinin production.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50: 4955.

6.J. W. Wang, L. P. Zheng, J. Y..Wu et al. 2006.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 in oxidative burst,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ctivation and Taxol production induced by low-energy ultrasound inTaxus yunnanensiscell suspension cultures.Nitric Oxide15: 351-358.

7.J. W. Wang, J. H. Wu, W. Y. Huang, R. X. Tan. 2006. Laccase production byMonotosporasp., an endophytic fungus inCynodon dactylon.Bioresource Technology97: 786789.

8.J. W. Wang,J. Y. Wu. 2005.Nitric oxide is involved in methyl jasmonate-induced defense responses 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activities ofTaxuscells.Plant & Cell Physiology46: 923930.

学术会议

1.J. W. Wang, L.P. Zheng, B. Zhang, T Zou. 2010.5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Medicinal Plant and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9th August-2nd September 2010. Berlin , Germany

2.J. W. Wang, L.P. Zheng, B. Zhang, T Zou, R.X. Tan. 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OCT 16-18, 2009. Xian, China (Invited lecture).

3.J. W. Wang, L. P. Zheng, R. X. Tan. 2006.11th IAPTC&B Congres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 Biotechnology. Beijing , China .

4.J. W. Wang, R. X. Tan. 200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catalysis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ISBBE 2005). Shanghai , China (Invited lecture).

5.J. W. Wang, R. X. Tan. J. Y. Wu. 2004.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Products. Nanjing , China (Invited lecture).

6.J. W. Wang, R. X. Tan. 2003..Asian Symposium on Medicinal Plants, Spices and Other Natural Products (ASOMPS XI), Kunming , China .

w03.jpg

研究生培养

姓名

毕业时间

硕 士 论 文

工作单位

郭玉婷

2008

寡聚半乳糖醛酸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生物合成的诱导研究

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

许云峰

2009

银杏内生菌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在银杏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高立文

2010

活性氧在蓝萼甲素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邢朝云

2010

电融合与紫外诱导技术在红景天、芦荟和草酸青霉菌种质改良上的应用研究

山东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张犇

2011

-二氧化硅纳米粒诱导子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发根青蒿素生产的调控研究

获国家留学基金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邹婷

2011

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sp. SZ1)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发根青蒿素合成的促进作用研究

www.优德88.cpm 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

赵一璐

2011

露水草细胞悬浮培养生产20-羟基蜕皮甾酮及其调控研究

苏州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董婷
2012
多壁碳纳米管对DNA、染色体的损伤及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袁亚菲
2012
内生青霉菌( Penicilliumsp. Y2)对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L.)生长及青蒿素合成的促进研究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wjwktz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