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优德88.cpm│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www.w88.top.com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www.优德88.cpm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仲联学术讲坛”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叶晔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学术讲座

作者:来源:文学院点击率:803更新时间:2023-11-01

2023年10月20日下午,在www.优德88.cpm 文科综合楼1005-5339报告厅,北京大学叶晔教授以“‘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为题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开始前,马卫中教授回顾了“仲联学术讲坛”的设立,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学术传统及系列活动,他代表文学院向叶晔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颁发了讲座纪念证书。


讲座由教研室主任张珊老师主持,她表示,叶晔教授作为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成就斐然,其视野之开阔,领域之宽泛,学问之渊博,令人敬佩。此番叶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有关禽言诗的讲座,充满趣味与新意,同学们借此领略叶教授的风采,学习他的治学方法与探究精神。



讲座开始,叶教授先由题目中“风”的内涵为切入点,展开对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蕴的探索。“风”有两层含义:一是物理学原理,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必是在“风”中的;二是文学传统,即国风和风诗,将鸟鸣声纳入到人类诗歌中成为一种禽言诗,达到反映民生与社会批评的目的。他介绍了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路径。从最早的杨俊《小演雅》到徐元《历代禽言诗选》都是禽言诗的文献整理。对禽言诗的研究可分四个维度:一是禽言诗的发展史研究,以褚斌杰为代表;二是禽言诗的艺术性研究,以钱钟书为代表;三是禽言诗的民俗学研究,以周作人为代表;四是禽言诗的地理学研究,以张伟然为代表。



接着,叶教授对禽言诗进行了详细解读。首先,他介绍了文学作品中的鸟类语言,指出鸟声、鸟语、鸟言、禽言的异同。其次,介绍了“一禽多言”与方言的地方性,鸟的叫声随地域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听觉效果,鸟叫声的不同或许还跟人心有关。最后,介绍了文学中人与动物之关系,大致可分为统治型、和谐型和比拟型三种。

最后,叶教授将中国禽言诗与东亚诸国和西方国家进行对比。朝鲜的禽言诗多表现为对熟题的摹拟,脱离了真实的听觉感知,也不乏对啼声表意的新发现。日本汉诗中的闻禽创作则存在与和传统相融合的特点。西方博物学传统下有观鸟的文化现象,记录详细但少有禽言诗的创作。所以,禽言诗是一种基于汉字单音节特点的独有文化现象。

张珊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引用《诗经·小雅·伐木》的“伐木丁丁,鸟呜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来呼应主题,鼓励同学们不断向前,探索新知,好问深思,切磋学术。叶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崭新的研究领域与宽阔的研究视野,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撰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贾书怡)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www.优德88.cpm 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www.优德88.cpm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