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决策咨询
市情研究 | 段进军等:人文经济视角下姑苏区战略定位及产业选择建议
发布时间2024-01-10

【编者按】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2023年第29期刊登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等的文章《人文经济视角下姑苏区战略定位及产业选择建议》。文章认为,在大的时代转型过程中,姑苏区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人文经济,并具体阐述了姑苏区的战略定位,提出相关产业选择及发展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人文经济视角下姑苏区战略定位

及产业选择建议

段进军 付双双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时说:“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 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人文经济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为姑苏区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为姑苏区的战略崛起指出了一个明确方向。姑苏区是江南文化的核心承载区,发展人文经济是姑苏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姑苏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选择必须要紧紧围绕着人文经济的发展,要把人文经济化和经济人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姑苏区的战略崛起。

一、姑苏区战略崛起的历史机遇

苏州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的阶段)。在前工业化阶段,特别是运河时代,相当长时期,古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苏南区域发展的统帅与灵魂,具有广大的腹地支撑。进入工业化阶段,即由运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苏州发展主要基于廉价的生产要素,依靠空间大扩张以推动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姑苏区因为空间所限,相对于其他板块来讲,发展落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进入到了后工业化阶段特别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文化消费和文化体验在生活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姑苏的战略崛起就具有时代的必然性。2021年苏州的GDP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已经突破了4万亿元,制造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数字时代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对苏州未来发展的正确研判,预示了苏州发展已经从过去依靠廉价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要素支撑的产业集聚,走向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新阶段,由后发优势战略走向先发优势战略。在大的时代转型过程中,姑苏区可以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人文经济,即以打造苏式生活典范为突破口,推动文旅商一体化,推动“消费之都”的建设;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创意之都”的建设;发展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推动“服务之都”的建设。

二、姑苏区的战略定位与产业选择

总书记高屋建瓴提出发展人文经济,这对于姑苏区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进入新阶段,基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姑苏区的战略定位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即“江南文化的后院”、“苏式生活的典范”、 “文化创意的核心”、 “科技服务的高地”。

“江南文化的后院”指出姑苏区是江南文化的核心。没有“江南文化的后院”就没有“苏式生活的典范”、“文化创意的核心”、“科技服务的高地”。将姑苏区喻为一棵大树,古老的文化是姑苏区这课大树的历史根脉,其他几方面都是这棵树分枝,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姑苏区人文经济的发展是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打造“苏式生活典范”是建设世界消费中心城市最重要的途径。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为主的阶段,步入到了以体验旅游为主的全新阶段。特别是以个体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体验构成了体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种独特的苏式生活是推动这种文化消费和文化体验的重要路径,也是姑苏区发展体验旅游的重要选择。在苏式生活的体验中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等其他方面需求。打造苏式生活典范也是推动文旅商一体化的重要动力。为此,必须要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观念去建设整个姑苏区,比如“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正让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从平江路的“独树一帜”变成116.5公顷“美美与共”。项目围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特色街巷提升打造、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对连接平江路和观前商圈的9条东西向贯通性街巷进行全要素保护更新改造,实现生活、文化、商业、旅游、社区良性互动与和谐相融。在整体的空间中才能获得一种苏式生活的深度体验。新阶段给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最重要,要通过打造苏式生活典范建设世界消费中心城市。

“文化创意的核心”就是要把姑苏打造成为苏州大区域的文化创意的核心区。“文化创意的核心”也是根据“江南文化的后院”衍生出来的重要功能。姑苏区如果仅仅是“打造苏式生活典范”,建设“消费之都”,打造世界消费中心城市,我们认为这样的功能定位是不全面的。“消费之都”更多的是基于对过去古人创造的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利用和消费,而姑苏区如何在传承和保护及利用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及其姑苏区特有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也是实现人文经济化和经济人文化最重要的实践路径。因此,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之都”是姑苏区在发展人文经济所需要拓展的另外一个实践维度,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构成了姑苏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创意之都”和“消费之都”之间形成一个相互支撑和良性互动的关系。比如在平江街区可以看到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在此集聚,这些文化创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成为消费者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构成消费之都发展的动力,反之亦然,它们共同构成了苏式生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会衍生出一些现代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比如设计产业、动漫产业等等,这些衍生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在姑苏区也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态势。总之,在大力发展“消费之都”的同时,不应忘记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没有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就难以推动“消费之都”的发展。消费之都建设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简单物质需求,恰恰是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出的创意产品才构成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

姑苏区定位除了以“苏式生活的典范”推动的“消费之都”,以及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的“创意之都”以外,还应该承担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业所推动的“服务之都”等功能。姑苏区作为苏州大区域“一核四城”的“核”,其发展不仅仅是古城的14平方公里,而且还包括其他区域共计83平方公里的土地。姑苏区空间区域具有一种差异性,理解这种空间差异性对姑苏产业发展及选择是非常重要,对于姑苏区的战略崛起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姑苏区保护区之外的区域,比如以苏州站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平江新城、西环等区域已经形成高端以科技服务业和研发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它们将会形成姑苏区战略崛起的第三大支点,构成了姑苏区与苏州其他制造业板块之间互动融合的重要区域。

以上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姑苏区的战略定位,以及由此推演出姑苏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更好地促进姑苏区的发展,实现姑苏区的战略崛起,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三、发展建议

1.以相互联动的“产业三角”共同推动姑苏区战略崛起

根据上述对姑苏区的战略定位,可以推演出姑苏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即以打造苏式生活典范推动姑苏区建设“消费之都”,围绕苏式生活典范的打造,推动文旅商一体化,推动宾馆、住宿、饮食、娱乐等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撬动观前、石路、泰华等商圈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另外,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姑苏“创意之都”的建设,并形成“创意之都”与“消费之都”的融合发展与良性互动。最后,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会计、法律、咨询、中介等科技服务业以推动“服务之都”的建设,以此服务姑苏区其他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于姑苏区周边苏州各个制造业板块的发展等。“消费之都”、“创意之都”、“服务之都”相互叠加、良性互动,构成“一核四城”“核”的新内涵,并由此形成三大类产业创新集群,可形象地称之为“产业三角”,以三大类产业创新集群共同推动姑苏区的战略崛起。

2.正确地处理好姑苏保护区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把城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苏式生活典范

打造苏式生活典范是推动姑苏区发展人文经济的重要切入点,是发展消费之都的重要途径。打造苏式生活典范不是单个景点建设,单一文物古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不是单一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而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城区即景区”和“旅游即生活”观念把城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生产一种独特的空间使人们获得一种“苏式生活”的深度体验,而不是简单的支离破碎的建设。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不仅能够满足丰富的物质层面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特别是获得一种求知的需求。现在博物馆旅游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精神文化消费和体验以及求知的需求,构成了旅游发展最为强劲的深层动力。

3.姑苏区的发展应该处理好保护区内部其他区域之间的关系,实现协同发展

姑苏区发展要处理好古城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姑苏区范围不仅包含着保护区的14平方公里,还包括保护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在保护区以外可以选择姑苏发展新的产业,比如数字创意产业、设计产业、研发产业、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高端科技服务业。姑苏产业布局基本呈现一个圈层结构,最核心是保护区的文旅商一体化;再往外是与文化相关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等;再往外就是以科技服务业和研发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处理好姑苏保护区与保护区外的区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选择姑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姑苏发展形成“产业三角”的重要基础。

4.正确处理好姑苏区的发展与大苏州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苏州人文发展赋能

姑苏区不是姑苏区的姑苏,而是整个大苏州的姑苏。在苏州发展的过程中,姑苏人文资源禀赋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苏州制造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最强地级市,表面看姑苏区与制造业的辉煌成就没有关系,但姑苏2500年的文化积淀对于整个苏州城市品牌和品质的塑造,对于营商环境的打造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客观对于人才和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起到巨大的磁力作用。今天进入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新发展阶段,姑苏仍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整个大苏州制造业的发展赋能,让灵魂与躯体融为一体,这也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人文经济的重大举措。要在赋能和服务周边的制造业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战略崛起。也只有承担起这样一个“核”的功能,才能推动姑苏整体崛起,也才能实现苏州整体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姑苏区要给苏州一些重要的产业带赋能,比如沪宁产业带、沿江产业带、环太湖科创圈等,人文经济的发展要融入到这些产业带中,特别是这些产业带的重要节点之中,要把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与苏州制造业品牌高度地统一起来。


(作者段进军系www.优德88.cpm 东吴智库执行院长,商学院教授、博导;付双双系www.优德88.cpm 档案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