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决策咨询
调研通报 | 基于空间协同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科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5

【编者按】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通报》2022年第24期刊登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等的文章《基于空间协同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科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文章指出建设制造业和科创产业创新集群,必须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抓手,提升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创新能级;必须加快沿江产业集聚带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必须以通苏嘉甬高铁建设为契机,强化苏州南北轴线发展;必须按照“生态、人文、数字、科技”理念,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建设。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基于空间协同视角

探讨制造业和科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段进军 玄泽源

制造业是苏州的一大优势,长期以来,沿着东西向沪宁线和南北向苏嘉杭两条轴线发展,其中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是目前苏州创新要素投入密度最大、经济发展最活跃、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劲的产业集聚带。近年来,又形成了一条沿江地区重化工业集聚带。随着相城发展的崛起,在推动两条东西向制造业集聚带向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转型过程中,要科学研判和超前谋划苏州未来空间格局演变,而如何让新生和潜在增长空间,强化与东西向两条制造业集聚带形成空间协同互补,对建设更具优势的产业创新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抓手,提升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创新能级。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是苏州利用上海高端要素,并通过上海利用全球高端要素最集中和最密集的产业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与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基本重合,是推动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未来沿沪宁产业集聚带将会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轴心地位,在长三角整个沿沪宁产业带的“龙颈”地位也将更加突出。要以世界眼光利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个强大引擎,按照产业创新集群而不是产业集聚思路,推进沿沪宁“轴心”制造业集聚带发展。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包括苏州工业园区、昆山、高新区等地5个国家级经开区,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区域和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成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开路先锋”和“标杆指向”,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集群全球竞争力。

第二,加快沿江产业集聚带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沿江产业集聚带主要依靠沿江港口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产业集聚,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以及土地、劳动力要素成本越来越高,沿江大耗水、大耗能、大运输量的重化工业必须要转型发展。随着沿江高铁的正式通车,使得沿江越来越成为一个复合轴线,在原来港口基础上又出现了以高铁站点为枢纽的新增长极和新产业带,以及高铁所带来的与上海之间的空间可达性增强,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高端要素集聚。有效利用高铁枢纽等新节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沿江高铁产业带的形成,对沿江重化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沿江地区要充分借鉴德国莱茵河等地区成功转型经验,尽快实现涅槃重生。

第三,以通苏嘉甬高铁建设为契机,强化苏州南北轴线发展。相比东西向的沿沪宁制造业产业集聚带,苏州南北轴线发展相对薄弱一些。随着通苏嘉甬高铁建设以及与原有苏嘉杭等高速公路的叠加,南北轴线地位将会逐步提高。南北轴线有两个重要的潜在增长极,其中一个是相城区。相城作为南北大交通的交汇点和枢纽,其作为苏州战略门户地位将会越来越突出。相城目前的“3+7”产业体系,包括数字金融、区块链、智能车联网等,这些完全不同于其他板块的产业,主要体现以信息和数字经济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些产业发展需要立足于苏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为其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另一个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吴江,与相城区南北呼应,是南北轴线另一端的潜在绿色增长极。这条南北轴线将会形成与东西向沿沪宁制造业集聚带互补的生态型、数字型、总部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创新集群。

第四,按照“生态、人文、数字、科技”理念,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苏州环太湖区域最大的优势资源是“生态”与“人文”,最缺乏的是“数字”与“科技”。如果缺少“数字”和“科技”,就很难激活“生态”与“人文”优势,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崛起。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摆在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要按照“生态、人文、科技、数字”理念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加大科技投入、集聚高端人才,形成以科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创新集群。这些年,吴江和吴中太湖新城建设非常迅速,城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城市格局并未形成。太湖新城建设主要以房地产为支撑,占据了大量的空间,而预留产业空间相对较少,存在产城不融合问题,缺少必要的产业支撑力。要按照“产城融合”理念,高品质建设太湖新城,推动太湖新城崛起,进而促进环太湖科创圈发展。要打破行政区划,整合环太湖有限区域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要面向上海建设环太湖科创圈,依托上海国际化高端平台对接国际科创资源,通过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协同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形成上海辐射苏州科创产业发展的“吴淞江科创带+太湖科创圈”的“T”型联动战略通道,并与太湖西岸的无锡、常州相互联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太湖科创圈,其空间格局如下图。



(作者段进军系www.优德88.cpm 东吴智库执行院长,东吴商学院教授,博导;玄泽源系东吴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