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领导关怀
    • 机构设置
    • 学院荣誉
  • www.w88.top.com
    • 金属材料工程...
    • 冶金工程系
    • 资源循环科学...
    • 复合材料工程...
    • 人才工程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规章制度
      • 推荐课表
      • 选课指南
    • 研究生培养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规章制度
      • 研究生课表
    • 下载中心
      • 下载专区
  • www.优德88.cpm
    • 科研概况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研究所
  • 学科建设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党群工作
    • 党委概况
      • 党委简介
    • 支部建设
      • 教工一支部
      • 教工二支部
      • 教工三支部
      • 学生支部
    • 党校工作
      • 党校规章
      • 培训教育
    • 工会工作
    • 统战保密
    • 关工委工作
    • 理论学习
    • 制度建设
    • 主题教育
      • 2023年主题教...
      • 党史学习教育
      • 不忘初心、牢...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办公...
      • 奖助贷补
      • 智工书屋
    • 团委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委公示
      • 社会实践
    • 学生组织
      • 团委办公室
      • 学生会
      • 科协
      • 社团联合会
      • 研究生会
    • 沙钢风云榜
  • 实验中心
    • 中心概括
      • 中心概况
      • 实训中心
      • 实践基地
    • 示范中心
    • 活动公告
    • 实验室安全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学院简介
      • 答疑速递
      • 学子风采
      • 沙钢风云榜
    • 硕士招生
      • 招生简章
      • 专业目录
      • 公示公告
    • 博士招生
      • 招生简章
      • 专业目录
      • 公示公告
    • 招聘信息
  • 校友天地
    • 校友名录
    • 时光剪影
    • 校友会

教学体系

2019-03-21

教学体系

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积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实践创新为最终目的,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教学体系。


“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教学体系

“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教学体系是指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设计教学体系及其内容,并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学术实践与科研创新对应相结合起来,构建①基础实验模块;②自主综合试验、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模块;③虚拟实训和课程设计模块;④自主创新实验和本科科技创新模块;⑤本科毕业论文模块,以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层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能力培养,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

基础层次: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基础实验课程,目的使得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且能具备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例如新生入校后,通过“普通物理实验”和“无机分析化学实验”两门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电路组装方法、化学分析手段、显微镜的使用等技能,为后续开展的“钢中大型夹杂物的电解实验”、“典型碳钢的组织观察及分析”等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层次: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学生已经掌握冶金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设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让学生实地接触了解实际生产,并将现场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开设自主综合实验课,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上一环节“基础层次”中,通过“钢中大型夹杂物的电解实验”、“典型碳钢的组织观察及分析”等实验的学习,学生了解到钢中夹杂物的种类,夹杂物对碳钢组织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将所学的知识带入到“铁水脱硫实验”中去,学生通过自主配比脱硫剂的成分及含量,改善铁水的脱硫效果。通过此类综合实验的学习,学生将所学的单一知识点串联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创新层次: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学生对现场生产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结合实际生产和已经具备的实验基本能力,对大三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内容以结合现场实际相关问题为主,在学生大四进行毕业设计时,需要延续科技创新内容,在已经完成的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吹氩位置对钢包混匀时间影响实验”通过前面实验的学习,在对书本知识点掌握、串联的基础上,学生自行设计精炼钢包内底部吹氩孔形状、开口位置等条件,允许学生打破常规、开拓思路,实验课堂上鼓励设计的吹氩位置与“传统”不同,但在实验结果中,学生需要讨论他们所设计的吹氩装置最终效果与“传统”的差异,既分析不足之处,加以改善,更要分析可取之处,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学生的想法带到现场,与现场工人展开讨论,明辨是非。

“四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学术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以传授冶金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以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主,将两者结合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结合生产,学以致用。酸性球团矿是炼铁工艺中一种重要的入炉含铁原料,球团矿的质量影响高炉顺行和生产效率,学生在学校实验室中,通过“合格生球的制备实验”制备合格的球团矿生球,制备好的生球留存至生产实习时,与企业中制备的生球做对比,找出优缺点,并加以分析,再回课堂中发扬优点、改善不足。这也是“交互实践”的一部分。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实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相结合,校内实践以结合实际生产的实验教学为主要内容,校外实践以实际生产中的工艺环节为主要内容,两者结合能使学生了解工厂实际生产与校内实践的不同与相同,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的认识。冶金行业很多工序都在高温下进行的,例如中间包,包型是否合理影响到包内死区、活塞流的体积比率,从而对连铸铸坯质量产生影响,而中间包内储存的高温液态钢水,无法用常规手段测定包内流场分布情况,在实验室中,通过水来模拟钢液,选取合适的相似准数,通过挡坝、挡墙、导流孔的设计,使水模型中的流场分布达到最优状态,并将实验室中的数据带到现场验证。再将现场验证的实验数据带回实验室,改进和完善水模型实验课的教学。

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实现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的相结合,中心建有虚拟仿真实验室,能让学生在虚拟的冶金企业中进行操作,实际操作控制从铁矿石到成品钢的过程,还针对学生开设有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将学生带到实际现场,亲身体会参与实际生产过程,这两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生产层面,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进行实际操作生产的综合性人才。转炉喷溅对于钢铁冶炼中是重大的事故,当碳氧平衡被打破后,渣中CO含量会剧烈增加,从而形成“泡沫渣”当泡沫渣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转炉的喷溅,造成转炉设备损坏、生产效率降低、金属收得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事故在现场一般不易发生,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随时模拟类似的异常炉况和事故,通过书本所学的知识,在无危险的情况下,处理这些炉况和事故,为以后走入企业提供宝贵的生产经验。

学术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实现学术实践与科研创新的结合,是指在学术实践中,验证和发现现有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通过科研创新发现新的学术成果。科研创新产生的实验成果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技术,服务生产。例如,依据学术文献,有一种基于扫面电镜分析区分高炉除尘灰中焦粉与未燃煤粉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该方法实践应用于济钢高炉,结果得到现场的认同,但反映的问题是大量扫描电镜图像的分析工作量巨大、耗时较长,而后通过科研探索,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高炉除尘灰未燃煤粉识别方法,并发表在冶金类国际TOP期刊。

“五模块”:①基础实验模块,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②自主综合实验、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模块,让学生结合实际生产,提出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③虚拟实训和课程设计模块,让学生在计算机虚拟的情况下操作控制冶金流程,达到了解整个冶金流程的目的,再通过课程设计,对炼钢厂、炼铁厂和连铸车间进行设计,彻底熟悉了解冶金工艺的每一个环节;④自主创新实验和本科科技创新模块,发现现场问题,将问题结合科技创新项目,通过设计自主创新实验解决问题;⑤本科毕业论文模块,是对科技创新的延续,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研究,能使毕业设计(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提高。


沙钢钢铁学院 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 邮编:215137
School of Iron and Steel,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3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