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实体经济暨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在徐州召开

5月24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实体经济暨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在徐州召开。教育部科信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徐州市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省内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高校负责人、各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及主要协同单位代表、科技园、孵化器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李孝峰参加并主持管理工作培训会,我中心主任钱振明、协同单位博雅达勘测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金泉参加会议。

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举措。教育部通过开展省部协同创新共建、“千校万企”协同伙伴行动等多种措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高校和企业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江苏作为科教大省、制造业大省、产业大省,江苏高校的协同创新工作已经成为全国标杆。自2012年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十年间,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体系,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优质创新资源整合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全省共建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78个,1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5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项目,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优质创新资源整合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介绍,目前,全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8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4096项,新增和引进院士(含双聘)137人,转化应用成果7045项,产生经济效益约9000亿元。

秉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今年3月以来,共征集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三期建设以来的标志性成果196项,组织校企产学研对接100余次,合作形式包括共建重大平台、联合人才培养、协同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智库决策等。目前,55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合同金额达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