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1 浏览:2173
英文名称 |
Senior Recital |
课程代码 |
MUSI4352 |
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程 |
授课对象 |
音乐教育专业, |
学 分 |
1 |
学 时 |
10 |
主讲教师 |
全体教师 |
修订日期 |
2019年6月30日 |
选用教材 |
无 |
一、课程性质
《毕业演出》是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属于专业教学课程群中的专业必修课程课。是对本科期间所学各种音乐专业技能的舞台实践汇总。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毕业演出》是一门师范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对师范生毕业演出的编排,将本科期间所学各种音乐专业技能在舞台上实践汇总,并使学生基本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集实践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师范生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分目标如下:
分目标1:整合本科期间所学音乐实践技能。(支撑毕业要求3)
分目标2:能将所学音乐技能融会贯通,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并具备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
分目标3:基本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支撑毕业要求7)
分目标4: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组织、合作技能。(支撑毕业要求8)
表1: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 |
对应关系说明 |
||
维度 |
二级指标 |
指标点 |
||
学会教学 |
3.学科素养 |
3-1具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 |
课程目标1 |
将本科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呈现。 |
3-4掌握一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音乐学科素养知识及其培育策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
||||
将舞台实践与音乐教学实践与相结合,培养良好的教姿、教态。 |
||||
学会教学 |
4.教学能力 |
4-3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够根据课程目标综合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
课程目标2 |
能将所学音乐技能融会贯通,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 |
4-4具备一定的音乐课程整合与综合性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实现音乐学科知识间的整合、音乐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整合、资源的整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整合。 |
具备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
|||
学会发展 |
学会反思 |
7-4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在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
课程目标3 |
基本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
沟通合作 |
8-2能够在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等团体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
课程目标4 |
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组织、合作技能。 |
|
8-3理解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以及对于整个团队的意义,能够在音乐学习共同体、音乐教学共同体中承担起自己角色相应的责任,并能与团队中其他成员协同合作。 |
||||
理解团队协作意义,具备集体荣誉感。 |
三、课程内容
毕业演出经由筹备、组织、排练,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 节目筹备 (1周)
教学目标:
确定毕业演出主题,协作分工,确定节目。
重点难点:
(1)重点:毕业演出的主题要积极向上,节目要切合主题。
(2)难点:节目要契合师范性,要体现师范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体指导老师与全体同学开会,商讨毕业演出主题。
第二节
班级分组讨论,分工合作。
第三节
将班级讨论结果反馈指导老师,并逐一核实可行性。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指导老师讲授毕业演出要点。
(2)小组讨论法:班级讨论分工协作安排。
教学评价:
通过讲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毕业演出主题,全班协作分工,确定节目。
第二部分 演出节目排练(8周)
教学目标:
让学生将所学音乐技能融会贯通,展现师范生综合技能。
重点难点:
(1)重点:节目排练要保质保量。
(2)难点:如何分工协作;演出中如何体现师范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所有演出节目的背景介绍、串词编写。
第二节
一、导演组对演出节目的协调
二、道具组的准备工作
三、服装组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个人节目的排练
集体节目的编排
教学方法:
(1)实践法:节目排练
(2)讨论法:集体讨论,分工协作
第三部分 演出呈现
教学目标:将毕业演出完整呈现。
重点难点:
(1)重点:整台节目的完整性
(2)难点:突出师范性,弘扬主旋律。
教学方法:
(1)实践法:舞台演出
(2)合作法:发扬团队力量,确保演出后勤。
四、学时分配
表2: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支撑课程目标 |
学时数 |
第一部分 节目筹备 |
课程目标1、2、4 |
1 |
第二部分 演出节目排练 |
课程目标1、2、3、4 |
8 |
第三部分 演出呈现 |
课程目标1、2、3、4 |
1 |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授课顺序 |
周 次 |
日 期 |
章节 |
内容提要 |
讲授时数 |
作业及要求 |
备注 |
一 |
1-2 |
第一部分 节目筹备 |
第一节 全体指导老师与全体同学开会,商讨毕业演出主题。 第二节 班级分组讨论,分工合作。 第三节 将班级讨论结果反馈指导老师,并逐一核实可行性。 |
2 |
作业: 演出筹划书 要求: 节目筹划完成 |
||
二 |
3-9 |
第二部分 节目排练 |
第一节 所有演出节目的背景介绍、串词编写 第二节 一、导演组对演出节目的协调 二、道具组的准备工作 三、服装组的准备工作 |
8 |
作业: 每周排练计划 要求: 演出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准备就绪。 |
||
三 |
10 |
第三部分 演出呈现 |
1 |
作业: 要求: 完整呈现毕业演出,体现学科素养,体现师范生综合实力,体现团队合作能力。 |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无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指导老师讲授毕业演出要点
(2)讨论法:班级讨论分工协作安排
(3)实践法:排练、舞台实践
(4)合作法:分工协作,确保演出中舞美、后勤的保障。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1)平时成绩:80%
平时成绩(教师评价):占40%,排练出勤率40%
(2)期末考试(演出):20%
期末考试(教师评价):占20%。
表4: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目标 |
考核内容 |
平时 |
期末 |
总评达成度 |
分目标1: |
整合本科期间所学音乐实践技能。 |
40 |
40 |
分目标达成度={80%×平时分目标成绩+20%×期末分目标成绩}/分目标总分 |
分目标2: |
能将所学音乐技能融会贯通,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并具备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
40 |
40 |
|
分目标3: |
基本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
10 |
10 |
|
分目标4: |
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组织、合作技能。 |
10 |
10 |
九、评分标准
表5: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
评分标准 |
|||
90-100 |
75-89 |
60-74 |
0-59 |
|
优 |
良 |
中/及格 |
不及格 |
|
A |
B |
C |
D |
|
分目标1: |
能够很好的整合本科期间所学音乐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
能够较好的整合本科期间所学音乐实践技能,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 |
能够基本整合本科期间所学音乐实践技能,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 |
不能够整合本科期间所学音乐实践技能,不具备合格的专业素养。 |
分目标2: |
能将所学音乐技能良好的融会贯通,可以参与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并较好具备了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
能将所学音乐技能较好的融会贯通,可以参与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并较好具备了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
能将所学音乐技能基本的融会贯通,可以参与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并较好具备了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
不能将所学音乐技能较好的融会贯通,不能参与设计综合性舞台实践节目,不具备将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
分目标3: |
能够良好的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
能够较好的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
能够基本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 |
不能能够掌握舞台实践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习惯。 |
十、教学建议
1、自主学习
建议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课程中涉及的学习资源,自主设计、自主调节与评价演出设计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与毕业演出内容相关的小组讨论、节目分析,研究排练中存在的问题。
3、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针对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以个体或小组方式提出与毕业演出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分析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形成研究性演出策划书作为平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