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课题 类型 |
名称 |
主持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1 |
重点招标项目 |
以带薪实习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
殷爱荪 |
校长办公室 |
2 |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与建设 |
孙倚娜 朱全明 |
外国语学院 |
|
3 |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研究与实践 |
杨季文 姜晓峰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4 |
以研究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书院制的探索与实践 |
江涌 |
校长办公室 |
|
5 |
纺织工程专业国际化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陈国强 陈雁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
6 |
基础物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李成金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
7 |
基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中心建设 |
王剑敏 杨旭辉 |
教务部 文学院 |
|
8 |
生理学精品课程双语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 |
王国卿 |
医学部 |
|
9 |
一般 项目 |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龚咏梅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10 |
基于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
朱蓉蓉 马华芳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1 |
基于“二•三•四”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
汪德根 |
社会学院 |
|
12 |
当代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课堂有效性研究 |
张凤娟 左步雷 |
外国语学院 |
|
13 |
关于视觉语言体系的教学训练研究 |
张大鲁 李芳 |
艺术学院 |
|
14 |
普通高校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
张红霞 |
音乐学院 |
|
15 |
本科生高数竞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
王志国 |
数学科学学院 |
|
16 |
《普通物理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研究 |
须萍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
17 |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赵承良 蔡阳健 |
能源学院 |
|
18 |
以理工融合课程为平台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
路建美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
19 |
大学生个性化专项技能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陈红 姚建林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
20 |
面向多层次教育对象和教学需求的物理化学课程建设 |
白同春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
21 |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李晶 |
东吴商学院 |
|
22 |
通识教育的人权法教学研究 |
王泽红 |
王健法学院 |
|
23 |
“project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
程振平 李志标 |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
|
24 |
微课的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 |
刘江岳 |
教育学院 |
|
25 |
射频与无线通信课程群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
曹洪龙 郭辉萍 |
电子信息学院 |
|
26 |
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
钟胜奎 |
沙钢钢铁学院 |
|
27 |
创新型案例教学法用于疾病发病机制教学的实践 |
谢可鸣 |
医学部 |
|
28 |
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实践 |
陈乳胤 周巧兰 |
医学部 |
|
29 |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整合 |
刘朝晖 |
医学部 |
|
30 |
基于协同创新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探索 |
吴永发 雷诚 |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
|
31 |
宽基础重能力的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朱忠奎 姚林泉 |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
|
32 |
工程训练网上考试系统开发 |
谢志余 张海涛 |
工程训练中心 |
|
33 |
高校军事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
邓国林 昝金生 |
军事教研室 |
|
34 |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索 |
黄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35 |
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施盛威 |
文正学院 |
|
36 |
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与实践 |
胡荣 李成金 |
文正学院 |
|
37 |
独立学院面向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
傅菊芬 王超峰 |
应用技术学院 |
|
38 |
独立学院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朱跃 |
应用技术学院 |
|
39 |
青年 项目 |
汉语国际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吉旭 |
文学院 |
40 |
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
余敏江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
41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马德峰 |
社会学院 |
|
42 |
英语阅读与学术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
宋艳芳 |
外国语学院 |
|
43 |
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作曲理论课程的科学延伸与学科综合 |
唐荣 |
音乐学院 |
|
44 |
现代光学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
杨俊义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
45 |
适用于形成性评价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研究 |
钱懿华 |
能源学院 |
|
46 |
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
吴玺 张晓俊 |
能源学院 |
|
47 |
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何艳 张斌 |
东吴商学院 |
|
48 |
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卜璐 |
王健法学院 |
|
49 |
基于网络开放空间的大学课堂协助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
孙冀宁 |
教育学院 |
|
50 |
虚拟机管理平台在“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使用的研究与实践 |
吴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51 |
“颠倒教室”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胡丹峰 倪锦根 |
电子信息学院 |
|
52 |
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计划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研究 |
羊箭锋 |
电子信息学院 |
|
53 |
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应性研究 |
王明娣 |
机电工程学院 |
|
54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实验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余雷 |
机电工程学院 |
|
55 |
冶金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盛敏奇 |
沙钢钢铁学院 |
|
56 |
微课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
王大慧 |
医学部 |
|
57 |
“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在诊断学教学中的落实与创新 |
邵新宇 |
医学部 |
|
58 |
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型生物医药人才的研究与探讨 |
孙万平 |
医学部 |
|
59 |
模拟人结合CBL在医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
周菊 |
医学部 |
|
60 |
高校应用文科学生探索式、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以“传媒实务”课程的改革为例 |
陈一 |
凤凰传媒学院 |
|
61 |
“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工科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胡增荣 |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
|
62 |
基于过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建设 |
李慧 |
教务部 |
|
63 |
多校区办学中教学资源的共享研究 |
王扩建 |
校长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