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公元909年建县,区域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26万,下辖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和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苏州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板块。吴江区位优势独特,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
吴江历史底蕴深厚、人杰英才荟萃。吴江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同里退思园、大运河吴江段、吴江运河古纤道三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同里、黎里、震泽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江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孕育了蚕桑丝绸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千年运河文化、莼鲈诗词文化、国学文化和江村富民文化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吴江英才荟萃,历史名人辈出。拥有140多位著名人物,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爱国诗人柳亚子,社会学家费孝通,“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等。国学大师南怀瑾晚年定居吴江,太湖大学堂已成为国学文化重要传承传播地。
吴江生态环境优美、水乡气质浓郁。吴江地处江南水乡,拥有独特的水乡风貌。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7%,传统民居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具有浓厚的水乡韵味,是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钟爱之地。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34.08万亩,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0.04%和70.6%,享有“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美誉,是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2022年,“1+1+N”整治提升行动以来,已减喷3662台、停产整治印染企业16家、停产涂层企业28家72条生产线。全年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200余家。深化“联合河长制”,完成环鼋荡岸线贯通等15个示范区联合治理项目。整治785个长江和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实施614项治气工程,治理提升489家省重点涉VOCs企业。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9.3%,PM2.5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11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十五年实现太湖“两个确保”。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基本完工,城南污水厂开工建设,盛泽南部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东污水厂投用,1.15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备案数达181个,装机容量191.4兆瓦。全区绿色贷款规模达660.26亿元,增长92.14%。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全覆盖。
吴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动能强劲。近年来,吴江聚焦实体、稳打稳扎,坚持以智能化改造、信息化融合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发展质效显著提升。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2亿元,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列全市第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80亿元,增长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亿元,增长3%,其中工业投资235亿元,增长6.8%。20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2.3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增上市公司4家、过会2家,A股企业再融资规模达227.68亿元、列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5%、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186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0%,新材料成为全区第四个千亿级产业。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再进位次、列全国第八。恒力、盛虹再度上榜“世界500强”,亨通等4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通鼎等6家企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8家企业列入省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名单,数量全市第一。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超2000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公示名单,增速全市第一。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新增5家,总数全省第一。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174项。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获评省长质量奖。
吴江改革成效明显、创新活力充足。坚持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工业生态‘数字管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唯一中国改革县级特别案例。“商事制度改革”等5项工作获省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方激励表彰。开展“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片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用地规模周转池”试点。震泽镇纳入新一轮全省经济发达镇改革培育对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组建区大数据有限公司、粮食购销公司。发挥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等平台作用,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实现翻番。克服疫情困难,组团包机赴日韩、欧洲等地,争取订单金额超2.7亿元。2022年,吴江企业在进博会签约总额较上一年度翻两番。岱高汽车零部件获评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吴江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排名持续攀升。外资外贸保持平稳,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半天办结比例达88%,在全省率先构建区镇村三级“刷脸可办”服务体系,全年近1/3的新拿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2.98万家,累计达26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