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渐渐远去,感谢您在过去的一年给予我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2025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FUNSOM/CNST全体教职员工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2024年,FUNSOM/CNST全体师生继续秉持“学术奋搏,科技报国”的创院精神,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团队建设、www.优德88.cpm 、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取得新成绩。
教工第一党支部、研究生纳米生物党支部分别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
2024-2025 U. 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www.优德88.cpm “纳米科技”中国第5,世界第6;“材料科学”中国第10,世界第17。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再次以最高等次A+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已公示)。
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结项优秀,并获三期滚动支持。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4篇论文。
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含青年)6人:李彦光、程涛、刘珂君、刘伟、王后禹、王凯。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13人:李述汤、刘庄、李彦光、程亮、康振辉、刘阳、汪超、冯良珠、李有勇、钟俊、程涛、董自亮、王咸文。
回首2024,我们砥砺前行,硕果累累。这些成绩离不开您的鼎力支持与悉心指导。展望2025,我们将再接再厉,昂首踏入新征程!
FUNSOM/CNST标志性成果回顾
在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各界以及校友们的关心关怀下,FUNSOM/CNST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聚人才、建团队、育英才、强攻关、促协同、推改革,奋楫笃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发展历程
<党的建设>
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研究生纳米生物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教工第一支部书记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强国行专项行动
统战工作入选“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论坛”典型案例
<团队建设>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21年)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
《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报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续奋斗 至诚报国》
自主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次(2021年)、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1人次(2021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次(2023年)。
累计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20人次,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49人次。
高层次人才 |
引进 |
培养 |
总计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1 |
1 |
2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1 |
1 |
2 |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 |
1 |
1 |
|
中国化学会首届会士 |
1 |
1 |
|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Fellow |
4 |
4 |
|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 Fellow |
1 |
1 |
|
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获得者 |
4 |
16 |
20 |
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 |
21 |
28 |
49 |
<www.优德88.cpm>
2009年,获批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主管),连续3次绩效评估优秀,获滚动资助。
2022年,江苏省先进负碳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主管)入选重组建设试点。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2018年、2023年),为我校此类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8篇论文,先后为我校在顶刊上发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实现零的突破。其中,2024年度发表4篇。
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剂(Science, 2015, 347, 970),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二维材料中各向异性极化激元(Nature, 2018, 562, 557),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面缺陷钝化机制(Science, 2019, 366, 1509)
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助力单分子的原子分辨率成像(Nature, 2022, 607, 703)
掺杂剂-添加剂协同增效钙钛矿电池组件(Nature, 2024, 628, 299)
基于长程有序量子点薄膜的高性能发光器件(Nature, 2024, 629, 586)
具有双界面钝化层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Nature, 2024, 635, 596)
调节晶格应力延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运行下的衰减 (Nature, 2024, 635, 882)
累计18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学科 |
入选人员 |
材料科学 |
李述汤、刘庄、程亮、汪超、李彦光、梁超 |
交叉学科 |
李述汤、廖良生、康振辉、刘阳、张桥、陈倩、冯良珠、李有勇、 钟俊、汪超、李彦光、程涛、董自亮、许利耕、梁超、王咸文 |
化学 |
李述汤、刘庄、李彦光、李有勇 |
物理学 |
刘庄 |
<学科建设>
我院主导建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2022年)。
2024年,“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
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www.优德88.cpm “纳米科技”中国第5,世界第6;“材料科学”中国第10,世界第17。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www.优德88.cpm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第7,世界第20;“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国第4,世界第4。
<人才培养>
累计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活跃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0余人担任教授/副教授,其中14人入选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9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多位毕业生自主创业或成为公司高管,为在苏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型复合人才。
201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试点学院”之一。
2015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2016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指数特刊(Nature Index)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先锋”为题对我院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省品牌专业一期结项通过,并获二期项目支持。
2024年,省品牌专业二期结项优秀,并获三期滚动支持。
<合作交流>
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25个国家、58家国外名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根据爱思唯尔(ELSEVIER)2023年发布的第三方评价,FUNSOM跨境合作率为42%,跨境合作产出质量较高,明显高于全球以及中国平均水平。
2012年成立“www.优德88.cpm-西安大略大学同步辐射联合研究中心(Soochow University- Western University Centre for Synchrotron Radiation Research,简称SWC)”。SWC牵头与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共建了国内首条大学与光源共建的同步辐射线站——“软X射线能源材料原位分析线站”,于2020年11月通过验收,已面向全国用户开放使用机时约12000小时,相关实验成果已发表高水平论文约200篇,包括Nature 2篇、Nature Catalysis 1篇 、Nature Synthesi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10篇。
国内首条大学与光源共建的同步辐射线站——“软X射线能源材料原位分析线站”
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当年度为国家“111计划”首次向地方高校开放申请)。2022年通过验收获滚动支持。
2016年获批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2年完成验收。
2016年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苏大首个),2023年通过实地考察并获评优秀。
2019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苏大首个),2022年通过验收获滚动支持。
受科技部委托,自2020年担任金砖国家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工作组中方牵头单位(两家之一)。每年代表中方参加工作组年度会议,2023年代表中方首次在中国组织了工作组年度会议。
2021年获批江苏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苏大首个),2024年完成验收。
2022年获批苏州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材料科学和生物医药(苏大首个)。
<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2013年,以我院为核心组建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2011计划”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在201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绩效评估;在2016年、2020年和2024年连续三次以最高等次通过江苏省绩效评价(2024年结果已公示)。中心三期建设以来,直接带动行业产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辐射带动行业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2016年,由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李述汤院士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签约共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获得总投资3.6亿元。成功打造了国内首条自主设计及制造的OLED照明G2.5代量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推出了应用于GW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量产线,实现了高质量大面积顶电池钙钛矿薄膜的真空蒸镀制备。现已占有约20%的国产高端蒸镀装备市场,销售额近3.5亿元,深受客户好评。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蒸镀设备
2014年,由孙旭辉教授团队与两位合伙人团队共同创建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智能传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累计融资1.4亿元。2024年,孙旭辉教授提出了通过多传感检测模块矩阵BSMS的检测系统方案,获华为公司“难题揭榜”火花奖。
2019年,由刘庄教授团队创建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药物制剂、肿瘤新型介入治疗技术、新型跨生物屏障大分子载体技术等研发,融资超亿元。2024年,自研创新药项目BM201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