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级)
(学科代码:025100)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和数学理论基础及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工程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或研究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扎实的金融学和数学理论基础与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应用金融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二)考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四)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40学分:
公共基础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12学分),案例分析(3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
课程设置(见后表)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论文内容着眼于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提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产品设计等。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40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1 |
2 |
3 |
||||||||
学 位 课 |
公 共 学 位 课 6学分 |
9995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
999502 |
自然辩证法 |
18 |
1 |
1 |
||||||
999504 |
硕士基础英语 |
54 |
3 |
1 |
||||||
专业必修 课 15 学分 |
563502 |
衍生产品定价(大类) |
54 |
3 |
1 |
考试 |
||||
563504 |
投资学(大类) |
54 |
3 |
1 |
考试 |
|||||
563501 |
金融学概论(大类)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06 |
财务管理分析 (大类)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02 |
金融工程原理(跨大类) |
54 |
3 |
2 |
考试 |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续)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试方式 |
备 注 |
|||
1 |
2 |
3 |
||||||||
选修课 12学分 |
限制选修课 |
563514 |
金融统计 |
54 |
3 |
1 |
考试 |
|||
563515 |
金融工程数学基础 |
54 |
3 |
1 |
考试 |
|||||
563516 |
微观经济学 |
54 |
3 |
1 |
考试 |
|||||
563517 |
公司金融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18 |
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19 |
金融计算与模拟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20 |
金融工程实验 |
54 |
3 |
1 |
考试 |
|||||
任意选修课 |
563509 |
金融随机分析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22 |
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
54 |
3 |
2 |
考试 |
|||||
563521 |
计算金融学 |
54 |
3 |
3 |
考试 |
|||||
563530 |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54 |
3 |
2 |
考查 |
|||||
案例 分析 3学分 |
563508 |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 |
54 |
3 |
3 |
考试 |
||||
专业 实习 4学分 |
563512 |
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工作岗位实习一般不少于3个月,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
4 |
考查 |
实习时间为在校期间的节假日和第四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