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协同成果

协同成果

黄玉辉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18/07/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673004,81372245)等的资助下,中心黄玉辉教授课题组揭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新机制,并首次提出了肿瘤血管灌注功能作为免疫治疗标志物的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两个著名的学术期刊:

“Improving immune-vascular crosstalk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Nat. Rev.Immunol.,2018年1月15。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i.2017.145

“Increased vessel perfusion predicts the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J. Clin. Invest.,2018年4月16日。

论文链接: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96582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战胜恶性肿瘤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仍不很清楚,而且有效率较低,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和预测其疗效。黄玉辉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建立一系列原位小鼠肿瘤模型和IFNγ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通过活化T淋巴细胞来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血管正常化可以重塑肿瘤微环境和减少免疫抑制性,从而进一步激活T淋巴细胞,这一正反馈循环的形成诱导了长效抗肿瘤免疫反应和治愈肿瘤。而且,该研究工作还证明了血管灌注功能的提高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和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阐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选择性疗效的内在机制,而且,提出了通过监测肿瘤血管功能状态来预测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新观点。由于血管灌注功能可以通过非侵入式的医学影像学手段来实时获得,这为实现真正的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 联系方式|关于我们|新闻公告
  • 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 公务邮箱:xyx212345@yeah.net 版权所有 ICP备案:苏ICP备-002103
  • 为了更好的浏览本网站,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以上的浏览器